彬州灯山会,国家非遗产名录——西游故事里的水帘洞花果山
上个月笔者参观了泾阳的嵯峨山,在山顶的第二高台有个振锡寺,振锡寺里面有座振锡寺塔民间又称悟空塔。始建于唐大中十四年(860),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修。据载,悟空禅师(732—812),唐京兆云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俗姓车氏,名奉朝,御赐法号“悟空”。据说这车奉朝就是孙悟空的原型。泾阳振锡寺悟空塔位于嵯峨山第二台的关中北部海拔最高的唐塔——振锡寺塔今天这篇文章是继续寻访古塔时路过的一个小众景点:彬州花果山石窟。这里的村民号称这里是《西游记》故事里面的“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传说唐玄藏西天取经时曾途经彬州这里。后人依附“西游”故事,称此地为孙悟空故乡,并在此塑西游人物,传西游故事。让神话故事和具象载体实现了高度统一,也属难得!路口的水帘村村标《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孙悟空的所居的花果山原型在哪里?原文为:“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州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显然彬州水帘村的花果山有点牵强。水帘村路标碑我们不管他们了,只说今天这个位于彬州市城关镇的水帘村。唐贞观年间,百姓于崖面石壁上开凿连珠小窍1700余穴。每至元宵节期间,燃灯穴内,灯如连珠,依次构成寺院、雷峰塔、北斗七星、轿顶、牌楼等五种图案。燃灯之夜,火轮烟熠[yì],吐珠弄月,蔚为壮观,天下独绝。景区大门我们访塔之旅的第二天,需要在彬州停留一晚。从大佛寺出来后10分钟左右即到达花果山石窟门口。因为时间已经过了下午5点,景区售票和工作人员已经下班。有点遗憾不得进入景区参观,所以只能远观。就借助无人机飞起来观察当地这一村级的胜景。县级文保单位彬州花果山戏楼正在戏楼广场拍照时,一位嘴里衔着旱烟枪的老者来到我面前。颇感自豪地给我讲起他们村子的故事:上世纪60~70年代这里当时叫水帘公社,在靠西的山崖上还能看到很多的水帘,面向北面的公路旁就是花果山洞。他们村子顺着漆水河的山沟往里全是果树,主要是彬州梨树和大枣。沟里有一座小煤矿,在漆水沟的尽头就是水库,供应县城。看来水帘村倒是曾经的实至名归。老者将我带到了东边的一处民房,找一张姓女士,说明来意后欣然允诺带我从后门进入。大喜,直呼有缘。景区还有后门花果山俗称灯山。山体崖面上有洞窟多处,互相勾连贯通。山体崖面上有洞窟多处,互相勾连贯通。水帘洞花果山的摩崖石刻南北朝时期,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彬县水帘村留下了这座佛像石窟群,俗称“九曲十八洞”。崖壁上有“花果山水帘洞”和“隆庆元年创造”即是明穆宗元年。明穆宗和明神宗两次对花果山进行过重修。九曲十八洞最长的台阶台阶外曾经有个长木梯这里共修了九妖十八洞,雕塑了齐天大圣孙悟空像、药王孙思邈像、三只眼的灵官菩萨和灯光菩萨等造像。石窟造像,主洞是孙悟空塑像花果山水帘洞是花果山主洞,洞内有孙悟空的塑像,两侧凿有轿子、宝塔、牌楼、北斗星等许多小洞穴。“凿山为连珠小窍,形肖飞阁,居民元宵张灯,以祈有年。西游记师徒四人彬州灯山会,是陕西彬州市元宵节民间传统庙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在彬州城关镇水帘村的花果山举行。元宵之夜,当地居民组成灯山会,按照独有的传统礼仪程式和仪轨,点燃放置在露天崖面上石穴中的清油瓷灯千余盏,远远望去,灿若群星,自东向西依次组成寺院、雷峰塔、北斗七星、轿顶、牌楼等图案。夜幕之下,整个山咀一片通明,形成独特的原始霓虹灯景观,当地俗称“点灯山”。小洞穴添油压灯芯留下的痕迹远处的彬州城彬州花果山水帘洞对于研究唐、明历史、战史、佛学史、灯山文化具有重要价值。2014年,彬县灯山会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个人认为孙悟空是神话小说人物,他的原型应该是陕西泾阳人车奉朝,在印度时法号达摩驮,回国后都号:释悟空,他从小习武,喜爱儒道,曾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并在古印度犍陀罗国出家,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留下了许多禅宗事迹和传说,直到公元789年才回到长安,带回了佛牙舍利子以及诸多经卷书籍。 虽然释悟空较玄奘晚了40多年,但二人皆出自长安,回归长安,他们都是西游印度取经归来,释悟空的经历很容易作为孙悟空的角色写入西游记小说中的,合情合理。 悟空禅师最后圆寂长安护法寺,葬于三原县,为纪念悟空法师,唐懿宗为其修建振锡寺以及悟空禅师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